联系我们

山东德与法律师事务所
电话:岚山办公室0633-2618899    日照市区办公室0633-2888988 
传真:0633-8200100

E-Mail:sddyf@163.com

咨询QQ:2629558568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圣岚西路268号创胜大厦4楼

日照分所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安泰国际广场1号楼8楼

网址:http://www.sddyf.com
建筑房产实务

新中国土地私有权消失的过程(转)

2014/3/18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4280
 

关于土地证

土地国有,是所有国人都了解、不了解也必须了解的基本常识。1949年新政权成立,即是土地国有的开始,恐怕也是很多国人都了解的基本常识。

但这个常识是错误的。土地国有并不是在1949年完成的,甚至于也不是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完成的。中国的土地国有制度,一直到1982年,才正式悄悄地出现在宪法中。此前几十年,尽管各种运动,包括城乡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城镇私房改造,甚至包括文化大革命,都在努力完成土地的国有化,但直到1982年以前,土地私有,在法律中仍然是被认可与被保护的……

回顾那些拥有土地证,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日子;反观那些唯有土地使用权的日子,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之间,分明可以见到:历史,如此顽固地盘踞在现实之中……

【农村】农业六十条(修正草案)完成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1951年土改发放土地证

50年代的土改,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以下内容,录自1951年中共风阳县委《姚湾乡颁发土地证的工作报告》,颇能反映当时民众的反应:

贫雇农听到发证都欢天喜地。贫雇农许志邦说:土地证什么时候到手?我一辈子没见过大契,这下可有了宝贝了!另一户贫雇农军属说:分了土地,县长盖了章,子孙万代不会磨牙吵嘴,永远传下去了!佃中农因佃田改成自田,自耕自种,对发放土地证表示高兴。佃中农杨荣家里种地主几辈子田,这次发证时说:领到土地证,佃田变自田,回去一定加油生产。自中农原田不动,对发证认为迟早没有关系,抱可有可无的无所谓态度。自中农李中魁在发证中开会也不来,说:发证不是我们的事,开会你们去,我田中的麦子半半拉拉呢。富农因占有土地数量大,听说发证,也想早点定规。富农万子邦说:以前人家盖房子盖到我门口也不敢说,现在界线分明,大家有产权就好。地主因土改中打得狠,害怕农民再换田、算旧帐。地主范保文说:解放后三七分租,收到的也有限。现在政府宽大,分给一份土地,发个证,劳动改造是应当的。

发证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会(地主不参加),举行发证仪式,宣传旧契作废。土地证是合法的契约,在发土地房屋所有证的时候,群众情绪高昂。世子坟村干部捧出土地证时,群众鼓掌达10分钟。十里铺农民领证时主动向毛主席像鞠躬,贫农方桂文说:大红契到手,土地到家。真翻了身!

专门召集地主训话,宣布华东军政委员会《关于土地改革完成地区改造管制地主的规定》,并当场宣布从县批准管制的不法地主,及怎样就要加强管制,怎样就可取消管制等规定,以后发给土地证。一个地主回家后,向床上一躺,叹了一口气,死心塌气的说:就落这几亩!’”

“1951年土地证意味着农民对土地拥有所有权

1951年土改颁发的土地证是什么性质?19501125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颁发的《关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第一条对此根据共同纲领第二十七条:保障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及土地改革法第三十条;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颁发土地证的规定:凡土地改革已经完成的地区,为切实保障土地改革后各阶层人民的土地房产所有权,巩固与提高农民生产情绪,不论农民新分的土地及原有土地,均应一律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同样,对土地改革后分给地主的土地房屋,也发给所有证。发新证时,应根据土地改革法第三十条之规定,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并予缴销。有所说明:也就是说:1951年颁发给农民的土地证,是为了保障农民对分到的土地的所有权

层层审核:防备农村土地买卖的制度设计

担忧农民得到土地所有权之后,会盲目买卖,是当下反对土地私有化的声音中极流行的一种理由。1951年颁发土地证,当局在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也怀有前述同样的隐忧,故而采取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195557日国务院《关于农村土地的移转及契税工作的通知》,即是这一系列制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知中说:对农村土地的买卖在法律上虽不禁止,但在实际工作中应防止农民不必要地出卖或出典土地。因此,农村土地买卖、典当及其他移转,均应首先报请乡人民委员会审核,转报区公所或区人民委员会批准(未设区的,报县、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并取具区公所或区人民委员会的介绍信(未设区的取具县、市人民委员会的介绍信),始得办理契税手续。上列各机关对于申请开具土地买卖、典当及其他移转介绍信的事项,必须查明其原因,分别处理:对于农民因生产、生活困难而出卖、出典土地者,应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以免他们出卖、出典土地;对于农民之间为了生产上的便利而互相调换远近好坏土地的,则不应加以限制;对于以出租土地进行剥削为目的而购买土地者,以及对于无正当职业、不事生产而出卖、出典土地维持生活者,则不应开具介绍信。

农业六十条变农村土地私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

贫雇农许志邦们手里的大契被当作珍藏的时间不会太长。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到来,农村土地所有制已悄然发生变化,最终变成了集体所有制。对于这个隐秘的过程,此处不妨用一个很流行的法律案例说明:

:土改时政府颁发的土地证,能否作为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凭证?

:有些地方在调剂宅基地或者其他土地时,有的农民要求以土改时人民政府发给的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土地证为据,要搞所谓的宅基地还家清原耕继祖业,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违背了我国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原则,不符合国家现行的政策、法令。解放初期,为尽快废除封建性或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地改革,没收了地主等用以剥削农民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或留作公有),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为保障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对农民颁发了土地所有证。土改后,党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逐步引导农民将土地入社,走合作化的道路。1952年普遍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由初级社普遍转为高级社,1962年又在高级社的基础上成立了人民公社。根据《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在农业合作社初级阶段,土地以入股形式参加统一经营,保留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对入社的土地评定产量,根据产量规定土地报酬。转入高级合作社后,把私有土地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即《六十条》)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所有的土地,包括社员的自留地、宅基地等等,一律不准出租和买卖。因此,村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土改时发给的土地证就自然失去法律效力,不能作为处理宅基地使用权。

上述问答,作为标准范式,在许多有关农村土地使用的法律咨询类书籍中均可见到。其中所提到的《六十条》中的规定,原文是这样的:二十一、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所有的土地,包括社员的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等,一律不准出租和买卖。生产队所有的土地,不经过县级以上人民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占用。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将《六十条》中的这条规定,作为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彻底转向集体所有制的法律依据,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六十条》自始至终,只是一个条例,而且还只是一个条例草案,它从来就没有转正过。

【城市】1982年《宪法》一夜之间完成城市土地的国有化1954年《宪法》:明确保护城市居民房地产所有权

历史上,中国城市土地基本上以私人所有制为主。19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主要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对城市包括城郊土地,则是基本上维持了建国前的土地所有制状况,土地私有制也基本得以延续。这种处理方式有政策渊源—— 1949425日毛泽东、朱德签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中明确强调:城市的土地房屋,不能和农村土地问题一样处理1949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乃是一部临时宪法,其第三条明确规定: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这些私有财产当中,就包括私有土地。

1954年《宪法》在城市土地问题上与《共同纲领》有些区别。最重要的一点,是删去了《共同纲领》中所明确规定的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宣布要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同时又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手工业者和其他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以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而且,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也就是说,无论是作为生产资料还是作为生活资料,城市居民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受到1954年《宪法》承认和保护。

1954年宪法对城市居民房地产所有权的明确保护,在实际数据中也有所体现,据有关文件,直至1955年,私有房地产在各城市房地产总量中仍然很高,最高如苏州可达到86%.14在当时,在城市里,私人之间的房地产自由买卖相当活跃。1950年代初期和中期,一些文化名人为了在北京安家落户购置了房地产,如吴祖光购买了一套四合院,价钱在12万元之间。当时的四合院包括土地和房屋建筑,这些私人财产受到1954年宪法的保护。

(据杨俊峰《我国城市土地国有制的演进与由来》,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01期)

私房改造:以国家经租方式曲线国有化

1956118,中央于批转了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提出的《关于目前城市私有房产基本情况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对私有房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总的要求是加强国家控制,首先使私有房产出租完全服从国家的政策,进而逐步改变其所有制

改造的具体方式有两种:一是国家经租,即由国家进行统一租赁、统一分配使用和修缮维护,并根据不同对象,给房主以合理利润。时至今日,经租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公私合营,即对原有的私营房产公司和某些大的房屋占有者,可以组织统一的公私合营房产公司,进行公私合营。两种方式当中,国家经租是绝对主流。

国家经租,不仅仅意味着房主丧失了经营自主权,还意味着房主同时也丧失了房屋所有权——按相关规定,凡是由国家经租的房屋,……房主只能领取固定租金,不能收回已由国家经租的房屋;并对有些房主认为房屋由国家经租还没有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仍然属于个人所有的意见做了严厉批判。也就是说,国家经租只不过是将城市私有房强制收归国有但又回避国有化这个称谓的手段。”196491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国家经租的房屋不允许继承问题的批复》(法研字80号)中称:国家经租房屋的业主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所有权。因此业主死后,经租房屋不能允许他的家属继承。(编者注:该司法解释已于20081224日被废止。)

——另注: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广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广州市落实侨房政策办公室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公布的《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大市落实侨房政策工作力度〉决议的意见》,经租房在法律层面上仍应归业主私有。《意见》说:属于经租产,应由原产权人提交房屋的契证、个人身份等证件,向区房管局提出申请,经区房管局对房屋产权和私改情况进行调查后,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房管局批准发还。

1982年宪法: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目前已知最早的、主张一次性将城镇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的政策性文件,是1967114日,由国家房产管理局、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具的《答复关于城镇土地国有化请示提纲的记录》。

1956年中央批转的《关于目前城市私有房产基本情况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中,已经有一切私人占有的城市空地,街基等地产,经过适当的办法,一律收归国有的条款。《纪录》则将城市空地,街基等地产解释为其中街基等地产应包括在城镇上建有房屋的私有宅基地;并强调无论什么空地(包括旗地),无论什么人的土地(包括剥削者、劳动人民)都要收归国有。城镇私有宅基地,终于开始了其被国有化的历史进程。但和《六十条》并非农村土地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的法律依据一样,《纪录》虽已出台,但在法律上,并未废除城市土地私有权,至少在名义上还维持着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并存的城市土地所有制格局。直到1982年宪法颁布。

1982124,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第一款简洁、明确地增加了这样的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对此一划时代的变故,1989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土地经济学》一书如此描述:“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前,中国没有正式宣布一切城市土地实行国有化。虽然城市土地的绝大部分已为国家所有了,但还有少量的仍属于集体和个人所有。因此,城市土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国家所有制为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种所有制形式同时并存。据1982年全国226个城市统计,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为7438平方公里,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土地约有335平方公里,占4.5%左右。属于集体所有的城市土地,主要是城市中的个体劳动者在组织成为合作社时将其作业场所入股变为合作社的作业场所所占用的土地。属于个人所有的城市土地,主要,是个人自住房屋及当时在社会主义改造起点以下的个人出租房屋的宅基地。1982年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不仅明确了原来的国有土地的权属,而且把城市中残存的非国有上地通过立法也宣布为国有土地了。通过这种方式将土地收归国有是无偿的,但这并没有引起波动。原因是涉及的土地面积较小,而且长期以来就对私人土地所有权就作了严格限制,只准使用,不得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进行转让,土地私有权早就是极不完全的了。

《新世纪周刊》2010年第5期刊文《城市土地私有产权是何时消失的?》,其中说道:“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这是以往三个宪法文本中从未出现过的。城市土改的既成事实地写入了宪法,没有给公民的财产损失以任何补偿。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公众权利意识淡薄,对私有二字心存疑惧,无人敢于提出异议。此外,还有一项文革战果被保留下来,即公私合营企业未经任何法律手续转为国营企业。上述两项剥夺如果放到今天实行,势必引发社会动荡。

结束语: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一条,具体是如何写入1982年宪法的,目前尚无资料说明;写入宪法之后,在当时,也并未引起民众的注意。但颁布之后,宪法又经历四次修正,几乎每次都要涉及到土地制度的修改。

最为关键的的修正,是19884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此次修正将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另一关键修正,是20043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资料来源:王坤、李志强《新中国土地征收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农村经济体制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杨俊峰《我国城市土地国有制的演进与由来》,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01期;章立凡《城市土地私有产权是何时消失的?》,载《新世纪周刊》2010年第5期;《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周诚《土地经济学》,农业出版社等。

资料来源:王坤、李志强《新中国土地征收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农村经济体制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杨俊峰《我国城市土地国有制的演进与由来》,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01期;章立凡《城市土地私有产权是何时消失的?》,载《新世纪周刊》2010年第5期;《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周诚《土地经济学》,农业出版社等。